第(3/3)页 而且林中多瘴疬,因此随刘备南征时司马懿是抱着必死的决心。 但这刘备很快便展露了与曹操不相同,但也绝对称得上强悍的手段。 进入南中后,每一地必有蛮人大大小小的首领亲身入营,与那刘备相谈甚欢。 往往这时刘备也并不要求他暂避,但与蛮人首领所谈在司马懿听起来称得上乏味。 去年收成如何?今年还有多少余粮?垦荒几许地?一年来有多少婴孩降生? 这些内容谈完之后便是被刘备一次次提起的商道。 司马懿看书并不少,因此很快便从记忆里拎出来了西南夷道这个东西。 但至于能否成功,他持怀疑态度,光靠仁善能行吗? 而很快,司马懿便就见识到了刘备提在手里的“仁善”。 到了牂牁之后,刘备不入县城,而是与吴懿张嶷一起出击,直入山林,不过一会儿就听到喊杀声震天。 随后便看到这刘备提着两个脑袋闲庭信步的出来。 越往南,这样的情况就越多,司马懿也是此时回头看才惊觉,不知不觉间这刘皇叔竟已折服了如此多的板楯蛮。 这些板楯蛮与这刘皇叔通风报信,争相给他做向导,甚至自请为先锋。 在这个过程中,司马懿不可避免的拿其与记忆中的曹操作比较。 记忆中的曹丞相……啊不,曹贼,总是以威严示人。 偶尔失态但又保持着显而易见的分寸,气势昭野心,手腕显枭志。 而这刘备……甚至都有点像个南中本地人了,他能与南中汉姓叹时局,也能与蛮人头领骂收成。 会认真倾听蛮人的一些家长里短,尔后很认真的给其出主意,并不会行权以收买人心。 但在这个过程中人心反而自聚。 这个交流的过程也并非是一味迎合: 指导蛮人种地,教他们制作农具,赠驱虫粉,严禁蛮人食生腐。 甚至还亲自动手鞭笞过一个喝生水的蛮人,结果蛮人们反而愈加敬重这位刘皇叔。 于是司马懿心里也禁不住跳出来那句评价:高祖之风。 直到司马懿掐着时间计算着,又是一个三月之期,刘备急匆匆动身返回。 精准的三月之期,这让司马懿的好奇心升到了顶点,因而愈加渴望: 他什么时候才能居其中? 不过此时嘛,司马懿掸了掸手中刘备亲手交予的名单,他决心要将此事办的漂漂亮亮的。 他一定要立功活下去,并让这刘备逐渐倚靠于他。 我司马氏也是世食汉禄,如今当思报国! 若为大汉忠臣,方能重返中原。 那他司马懿可以是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